济源为流浪乞讨滞留人员上户口 纳入特困救助体系

发布时间:2018-03-22 12:03:35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济源在全省首创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模式与救助方式,为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流浪乞讨长期滞留人员办理户口登记和身份证,集中纳入特困救助体系,并实行托养服务,使这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能够享受正常居民社会福利待遇。
  “陈永恩”,在和记者交流时,能含混不清地说出自己叫这个名字。据济源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讲,他说过很多名字,但这个名字说得多一些。他也说过好几个家庭住址,可是经过查证,都不真实。就这样,“陈永恩”在救助站已经生活了一年多的时间。


  济源市救助站副站长张伟: “这些救助对象智力方面、语言方面都是神智不清的,说不清自己的姓名及家庭住址,没有这种意识。他们多数生活不能自理,精神不是很正常,也不能和正常人交流。”
  张伟说,这些长期滞留在济源市救助站的流浪乞讨人员都不是济源本地人,而且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智障残疾,不少人都是一级、二级智障残疾。救助站在做好照料的同时,一直在会同公安部门查找这些人的家庭住址,力求帮助他们能够及时回归家庭。


   “我们护理人员生活上给予充分细致的照顾,然后采集DNA,推送到全国的寻亲网,想让他们尽可能的找到家人,与家人团聚。”张伟说。
  虽然有一些人最终查找到了家庭住址,回归了家庭,但大部分人仍然无法知晓他们的家到底在哪里。去年,济源市公安、民政、司法三个部门联合出台文件,开始着手对首批符合条件的40名生活无着流浪乞讨的无户口人员解决户口问题。近期,首批40名在济源市民政局救助管理站滞留时间超过三个月的流浪乞讨人员,全部办理好了户口登记,拿到了身份证,并得到托养服务。


  济源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户政基础大队大队长李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这些流浪乞讨人员的户口问题,公安部门主动和民政部门结合,一一确定人员身份。先是公安机关对采集的DNA在全国打拐库进行比对,保证不是被拐卖的,保证不会重复登记。在民政局提请办理户口申请时,公安部门到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一一核实,核实身份,核实现在的状况,提出的申请是否一致,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户政部门根据提供的相关手续,办理入户申请,实现三级审批,审批后办理身份证。
  对于为这些患有智障残疾的流浪乞讨人员办理户口和身份证,李艳说民警们在办理过程中都格外地耐心、细心。她说,办理身份证照片要着重人像的比对,因为是智障人员,照相时民警给他们准备衣服、摆造型,一个小的动作就有可能造成照片不合格,所以必须非常有耐心,每个人的照片都要照好几次。相片提交后会和省公安厅相关部门联系、沟通,说明这些是智障人员,申证时多关注一下,尽量不要打回来。
  李艳:“流浪乞讨人员只有办理户口后,才能享受市民的待遇,这样的话政府才能更好的给他们提供服务。我们主动同民政局结合,为他们办理入户和身份证。作为民警,我们感到确实是实实在在为群众做好事,每办理一个户口,我们都感到心里可欣慰。”


  据济源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李向阳介绍,国家民政部、公安部文件要求,对滞留时间超过3个月、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流浪乞讨人员要建立多元化安置渠道。济源市在贯彻落实这一文件的精神上,对救助管理的模式和救助服务的方式进行了创新,对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解决户口问题,集中纳入特困救助体系,并实行托养服务。李向阳说,为长期滞留在救助站的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身份证,解决户口问题以后,他们就可以像济源市正常居民一样享受所有的社会福利待遇。
  李向阳:“纳入特困供养范围,由救助站转移到社会福利院,进行集中供养。据了解,济源的这种安置模式在全省属于首创。下一步我们根据政策已经建立起的长效救助机制,对长期驻站救助超过3个月以上的,定期集中办理身份证和户口本,让他们得到更好、更妥善的安置。”(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王元伟、济源台记者高明)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