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个科技惠民专项带动贫困县地方产业新增经济效益4.3亿元

发布时间:2019-10-15 09:17:16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伊川县的“甘薯脱毒快繁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解决了限制洛阳甘薯产业发展的甘薯病毒病问题,育出的新品种可增产70%;淮滨县实施“优质弱筋小麦引种示范及推广”项目解决了传统小麦品种易倒伏、品质差的问题,实现增效合计272万元……
  10月14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我省实施科技惠民专项一年来成效显著,53个科技惠民专项共引进新品种224个,引进新技术107项,培训农民近6.3万人次,带动贫困县地方产业新增经济效益4.3亿元,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精准扶贫之路。
  为充分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作用,省科技厅2018年安排省财政经费3438万元,围绕贫困县主导产业关键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每个贫困县各实施一项科技惠民专项。这些项目以县为组织实施主体,市级负责项目推荐把关,省级负责论证、指导、监督和服务,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科技惠民专项项目覆盖了中草药种植、果蔬种植、畜禽养殖、食用菌生产加工等多个产业,有效解决了这些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题,充分发挥了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负责人表示,科技惠民专项有力推动了贫困县地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了三产融合。
  一是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迅速解决了淮滨的弱筋小麦产业、宁陵的酥梨产业、罗山的茶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推进产业提质增效。二是带动贫困县新兴支柱产业健康发展。针对新兴产业存在的规模效益差、企业龙头带动作用不足等问题,通过实施专项为贫困县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科技惠民专项的实施,在促进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先进技术和适用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落地转化,显著提高了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据统计,科技惠民专项实施以来,共覆盖贫困村850个,培训农民近6.3万人次。如洛宁的“苹果绿色优质高效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建立了科技惠民示范基地,新的种植方式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直接带动农户3100余户,每户增收5000元至7000元。
  科技惠民专项的实施还激发了地方政府科技扶贫的积极性,带动上亿元社会资金投入科技扶贫,并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农科院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了产学研紧密结合。如虞城县承担的“油用芍药规模化种植及产品初加工生产”项目,通过与郑州轻工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发出芍药花茶、芍药食用油、药用级别的芍药苷等产品。 河南日报记者 尹江勇)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