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创客”向大数据要战斗力

发布时间:2019-08-12 09:53:29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王映本报通讯员武德龙王振稳
  36岁的濮阳市公安局民警刘海江,是个有着神秘色彩和传奇业绩的“警营创客”。
  说神秘,是因为杂乱无章的线索、形形色色的数据,只要到了刘海江这儿就能理顺了、弄通了,不少大案就这么破了。
  说“创客”,不能不提刘海江“全省人工智能应用专家”和“河南省公安信息化专家”这两个称号,他还是2017年全省人像系统应用比武的季军。多技能傍身,让他破起案来“有如神助”。
  2017年6月,濮阳市城区接连发生多起抢夺金耳环、金项链案件,一时间人心惶惶。
  由于案发现场人流量大、破案条件差,嫌疑人的身份及其他信息一时难以掌握。通过比对大量视频资料,刘海江率先确定嫌疑人。随后,他进一步利用各种数据分析研判,发现嫌疑人作案手法娴熟,可能有犯罪前科;接着找到嫌疑人案发前经常活动的地点,最终将具有反侦查经验的嫌疑人抓获归案。
  “在这起案件侦破中,刘海江独创的‘信息研判+’工作法起到关键作用,成为抓获犯罪嫌疑人的‘神器’。”8月9日,濮阳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
  “信息研判+”工作法深度融合公安“信息化系统”和公安“大数据”,将嫌疑人的活动规律、关系人等信息环环相扣,为破案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这一工作法在濮阳市公安局应用以来,已成功抓获各类网上在逃人员80余人。
  从事信息研判工作9年,刘海江深知“向大数据要战斗力”的意义所在。2017年,他主动请缨牵头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协助警方破案。从那以后,他常常将办公室当成家,把眼睛“粘”在电脑屏幕上。
  无数次的实践摸索,刘海江总结出“人工智能”工作新模式,并提炼出“人工智能四步法”——观察、处理、调阀和研判。警方利用该方法,比对案件关系人400余人,比中目标对象96人,其中涉案人员70人,抓获案件嫌疑人88人。
  “快人三分、高人一筹”,亮眼的成绩背后,是海量的信息和枯燥的数字,是刘海江日复一日的苦练和通宵达旦的钻研。“为科技兴警作出新贡献,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让人民群众享受平安宁静。”刘海江始终坚守着这个朴素的愿望。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